专题讨论 4.3: 「银色海啸」:能否为丰盛耆年铺路?

  • 14:30 - 15:30
  • 2024年9月10日
  • 自由空间

来自学术研究、政府及创新领域的专家一同讨论了社会如何更好地支援日益增长的长者人口。讨论由李玉芝主持,演讲嘉宾主张以正面的态度重新定义老龄化,并强调综合服务的重要性、科技的角色,以及确保长者在老化过程中仍能活得有尊严、有意义,并维持社交关系。

杜鹏讲述中国的老龄化概念在过去三十年的演变,以及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的需要和特质之差异。他强调要实现正面的老龄化,就不能让长者受到孤立,而需要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提供各种社会支援。他又提到中国已有超过六成长者有接触数码产品,因此鼓励社会善用这一点,让长者也一起积极推动社会进步。

Shusmita Rashid 强调让长者参与服务设计及科技设计十分重要,她列举了一个连结长者与年轻一代的平台为例子。该平台促进跨代学习,从而解决社交孤立 和减低患上认知障碍症的危机。 Rashid提出的倡议将长者视作创新伙伴一员,确保解决方案符合长者的实际需要和期望。

孙福霖提出以正面的「银发红利」概念取代「银发海啸」。他主张及早进行健康老龄化 投资,让社会可受惠于更长和更健康的寿命。他又分享了新加坡通过不同计划及义工服务,缩窄寿命期及健康期之间的差距。

孙玉菡提到利用大数据和科技进一步支援弱势长者的潜力。他亦批评「银发海啸」一词,建议改用「银发浪潮」作比喻,减少负面灾难性的感觉。他强调需要在医疗保健、社会福利和其他方面建立综合数据系统,以便在危机发生前主动识别及支援长者。

演讲嘉宾最后强调跨界别合作的必要性,以应对社会人口老化挑战。至于结合科技、数据和以人为本的方案亦十分重要,确保长者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继续积极贡献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