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讨论 3.1: 热潮或趋势:如何透过成果导向的工具推动影响力?
- 12:00 - 13:00
- 2024年9月10日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本节由Vera Michalchik主持,围绕公益慈善事业如何更好地利用成果为本的融资、专业能力提升和创新的评估框架,推动更有效的社会效益。演讲嘉宾各自分享了对今次主题的看法,及后共同讨论了政府、慈善家与社会企业之间一致的奖励措施,以及促进伙伴关系的重要性。
Abha Thorat-Shah 分享了她与印度政府技能发展及创业部门合作的经验,该合作旨在改善年轻人的发展成效。郑佩雯回顾了在孟加拉利用社会效益奖励 支持社企的做法。 Kelly Fitzsimmons强调灵活融资的必要性,同时需要坚定地追求有意义的成果。 Aditi Malhotra则强调基金会需要聆听非牟利机构的意见,除给予财政上的支援,帮助他们提升专业能力亦十分关键。
讨论其后聚焦于如何应对使用社会效益债券的挑战,例如高额交易成本、评估成果的困难,以及在持续改变的环境中所需要的适应力。一众讲者在其之前的发言中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对Thorat-Shah来说,她在与印度政府合作于提升青年技能成效的经验中找到答案;对郑佩雯而言,是社会效益奖励在支持社企所扮演的角色;对Fitzsimmons来说,灵活度的需要和专注于成果而非僵化流程的重要性;对Malhotra而言,则是人性化的影响及聆听非牟利机构需求的重要性。
演讲嘉宾还讨论了社会效益债券的未来潜力。 Thorat-Shah 对此表示乐观,认为债券能够调动资金、改善成效和提倡公平。郑佩雯则展望影响力评估能在未来完全融入社会金融 之中。 Fitzsimmons 强调利用数据推动决策和进行问责。而Malhotra则呼吁社会金融应以受惠者的需求为本,采取更具协作性及更包容的方式。
最后,演讲嘉宾强调社会金融需要具灵活性、合作及专注于成果,借以创造可持续和公平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