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座谈演讲 2: 为「全球南方」的健康创新:公益慈善如何支持全球卫生研究和介入措施? ﹙由公益慈善研究院举办)
- 15:15 - 16:40
- 2024年9月9日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主持人陈冯富珍在环节开始时强调,公益慈善群体需要共同合作,以应对各国涉及全球影响的问题。
Rebecca Grais指出「不平等」现象是最被忽视的卫生议题之一,包括在获取资讯、护理、资金,以及医疗负担层面上的不平等。她认为应加强现有以科学知识改善健康的机构网络,并确保这些机构能够协同合作,解决当前面对的问题。
Ilona Kickbusch探讨了公共卫生与政治的历史交集,强调公益慈善事业需要采取系统性方法来带来改变。她指出,女性在公益慈善事业领域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特别是在亚洲地区。她强调要在性别议题上保持谨慎的态度,避免加剧不平等现象。 Kickbusch还呼吁公益慈善机构承担更多责任,敦促相关机构把重心放在大众福祉和公共价值。
Peter Piot回顾全球对抗爱滋病病毒作的努力,强调联合国组织、社运人士和公益慈善事业在各国本地层面合作完成了的卓越工作,确保了世界上大部分有需要的人能够获得抗爱滋病病毒治疗。他又强调,让受影响的社群参与医疗卫生决策十分重要,指出制定医疗卫生政策时必须加入公众参与,以确保措施能够真正解决受疾病影响人士的需求。
Naveen Rao认为人类健康因应气候变化亦随之受影响,强调有迫切需要将气候数据纳入卫生决策中。他指出,尽管农业和航空等行业经常使用气候数据,但只有少数医务卫生的官员采纳类似做法。 Rao呼吁采取更加革新的方式去探究「气候脆弱性」的根本原因,特别是其对儿童和女性等较受忽略的群体之影响。
Carsten Schicker则以风险投资领域的角度作出分享,提倡慈善机构应采取更灵活和创新的方式以应对气候变化和精神健康等复杂挑战。他建议增强社区持份者的能力并推动创新,让社区群体能够制定适切的解决方案,并指出公益慈善事业可以借鉴初创生态系统。
总结而言,这个环节强调了公益慈善事业必需以合作、公平和增强社区持份者的能力为基础,应对当前复杂的全球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