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演讲 1: 何谓影响力?有系统地重新评估亚洲捐赠模式 ﹙由公益慈善研究院及The Bridgespan Group合办﹚

  • 10:30 - 11:30
  • 2024年9月9日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主持人William Foster首先重点介绍了亚洲悠久的慈善历史,并点出亚洲地区独特的慈善捐赠模式乃伴随着经济发展演变而成。他认为亚洲慈善事业有三个明确特征:高度围绕国家发展、优先考虑与政府合作,与不断适应和创新。 Foster分享了一个对亚洲20个最大型基金会的研究,总结出五个具广泛影响力的关键主题:将影响力放在首位、设定宏大目标、提供适切资源、采用以数据为本的学习模式,以及与其他伙伴合作。演讲嘉宾们则分享了他们从不同地区和角度的精辟见解。

Jagannatha Kumar强调,影响力庞大的慈善事业可结下跨世代、长期的硕果。他分享印度慈善事业的形成如何有助解决更大规模的问题,例如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占印度劳动人口高达50%的农业市场。他还讨论了利用数码科技收集数据和扩展解决方案的重要性。

张美玲讲述福特基金会在全球(包括亚洲)解决不平等和推动社会公义的承诺,并强调捐助者和受助者之间相互学习,对促进影响力和不断改善项目策略及慈善效益至关重要。

桦沢一朗则强调日本财团关注系统变革,并分享他们长期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的的例子,包括致力在东南亚国家消灭麻风病,采取的策略涉及透过开发小型模式,再扩大以产生更广泛影响力,以确保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能为社区带来改变。

李嘉昌谈及陈江和基金会在印尼的慈善工作,透过与多方持份者通力合作,解决儿童发育迟缓的问题。他强调针对影响力创造共同语言的重要性,以便协调持份者的参与及有效地衡量计划的进展,并指出建立内部能力以评估效益的必要性。

Jennifer Stout概述了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订立宏大目标和以数据为本的策略之方法。她强调与政府及其他慈善家合作扩展解决方案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基金会与全球卫生健康伙伴合作的例子,包括动员中国农业专家支援在非洲建立可持续水稻农业计划 。

当讨论数据和评估方法时,李嘉昌还指出要确保各持份者的期望一致甚具挑战性,尤其是一些高风险、高效益的项目;张美玲则强调高质量分析和跨界别相互学习之重要,鼓励各基金会打破惯性假设、并以谦逊态度推展慈善项目。

Foster总结时提到共同学习和合作,对推动慈善事业迈向成功的重要性和好处,
并以公益慈善研究院的独立营运模式为例,在达成共同目标上取得进展。

 

由The Bridgespan Group撰写的完整报告及执行摘要经已发布,按以下连结下载︰

执行摘要(只提供英文版本)
High-Impact Philanthropy: Giving Better Across Asia and the World 

完整报告(只提供英文版本)
Largest Asian and Global Institutional Philanthropies
High-Impact Philanthropy: Five Practices That Lead to Lasting 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