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演讲 1: 「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公益慈善在不同社会之差异及如何更有效地协作?
- 09:30 - 10:30
- 2024年9月9日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Julia Gillard在她的主题演讲中首先指出,东西方的界线已经变得模糊,并且两者都不再是单一的整体,而是涵盖了广泛的社会形态和慈善风格。然而,尽管当代的慈善模式深受美国及其20世纪初最富有的工业家的影响,但现今的大慈善家往往是科技企业家,他们更注重成效的衡量和评估。
东西方慈善家与政府合作的方式亦有所不同。 Gillard指出,西方慈善家虽然希望利用政府力量扩大慈善项目的影响力,但一般仍会独立于政府运作,除关注本地社群外,亦开始逐步将影响扩展至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应对全球挑战。相反,亚洲的慈善事业一般较侧重于社区和个人层面,并与政府的力量相互融合。
Gillard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随着亚洲财富的增长和生活水平持续提升,亚洲的慈善事业会否跟随西方的轨迹?她认为,新一代慈善家可能需要采取更具包容性、以本地主导的策略,并致力于实现长期的系统变革,而非仅仅着眼于短期援助。 Gillard还分享了Wellcome Trust的经历,以及其致力于在有迫切健康需求的社区进行研究,提供有力实证支持政策决定并倡导变革的愿景。展望未来,她思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将如何塑造慈善事业和全球卫生领域。她最后指出,慈善家可以比政府承担更多风险及作更长期的投资,并强调慈善机构作为「诚实的中间人、召集人和可靠的朋友」的重要性。
听毕Gillard发言,主持人史美伦建议政府应与慈善家携手合作,而非仅仅下放部份责任。她补充,慈善家与政府在卫生健康和气候变化等议题上的合作越趋重要,而东西方的慈善基金近期也是聚焦于此。
Gillard 总结时表示,人们正活在因世界快速发展而容易感到不知所措的时代,呼吁慈善家专注于能够带来希望的创新解决方案:「期望大家在揭示问题的同时,也必需将焦点放到解决方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