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讨论 1.1: 将热诚化为效益:创业能否成为持续社会效益的途径?
- 11:45 - 12:45
- 2024年9月9日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本环节由黄忠文开始发言,介绍了自己开设的网上平台,为在香港的外佣提供网上商业课程,帮助她们克服跨代贫穷的问题。随后,演讲嘉宾各自分享其在公益慈善事业不同领域的经验。
Innocent Mutanga详述自己曾为在港难民的经历,促使他成立香港非洲中心,旨在应对「黑人」在香港面对的挑战。 Mutanga反映非洲人面对的文化观念问题,例如地铁上的人会基于他的种族宁愿放弃自己的座位,而非出于善意。他强调,随着全球权力向东亚转移之际,重塑非洲的形象十分重要。
文慧妍分享她由从事品牌顾问,至2019年成立The Project Futurus的转变,致力改变大众对「老龄化」的印象。其工作主要包括透过制作软餐,以助吞咽困难的长者更易于进食。
Juliana Busasi讲述她从医生转为医疗科技创业家的历程,从她目睹家人照顾受精神健康问题困扰的邻居,以至启发她决心发展在坦桑尼亚首个针对精神健康保健的数码工具的亲身经历。
回应黄忠文提出如何平衡热忱与务实时,Mutanga 提到营运非传统慈善机构模式的社会企业,所面对的挑战是较难获得资助。因此,其中心需要不断创新并开拓新收入来源,确保中心能持续营运。
文慧妍认同营运社企的困难,需为生存而灵活应变。就文慧妍提出平衡保持热忱的重要性,Busasi作进一步补充,强调要「爱上」问题,并将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融入生活方式,以及与帮助她坚持下去的支持者及捐助者保持联系。
黄忠文将话题切入到香港更广阔的生态系统,探讨这个城市如何为社企提供更好的支援。 Mutanga强调需要让社会企业家参与在更大规模的讨论当中,并让捐助者采取更开明及肯承担风险的做法。文慧妍将社会企业家比喻为小石头,能够填补社区支援的不足。她呼吁捐助者调整心态,提倡建立更多合作关系和支援网络。 Busasi则表示捐助者真诚且积极的参与十分重要,呼吁他们支援前线工作者的愿景及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