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討論 3.3: 藉投資求變:新式影響力資本是必須還是不須?
- 12:00 - 13:00
- 2024年9月10日
- 自由空間
演講嘉賓於本環節重點討論創效投資的多元角色,並就其必要性與潛力提供了真知灼見。主持人Robert Rosen首先分享了驅使他投入創效投資的動力,以及他在推動以鼓勵有效捐贈的生態系統之承擔,演講嘉賓繼而對創效投資的動機和定義進行討論。
En Lee回顧了自己從投資銀行轉至創效投資的歷程,分享這轉變源於希望將個人成就與價值觀互相扣連。他強調,慈善資本和投資資本各具獨特優勢:慈善資金在解決迫在眉睫的問題上至關重要,而投資資本在擴大解決方案和帶來長遠影響方面扮演了關鍵角色。他強調了解不同類型投資者背後動機的重要性。
Dato’ Shahira Ahmed Bazari分享了她從私營機構「意外」轉型至公益慈善事業的經歷,並談及這轉變對她視野的深遠影響。她強調利潤與社會意義可以共存,並以馬來西亞在新冠疫情期間出現的混合價值模式為例,公私營和慈善界別攜手合作,有效地將資源分配予社區,說明混合型金融有潛力將各類資本結合起來,更迅速實現更大的影響力。
Mehvesh Mumtaz Ahmed分享了她對推動系統層面變革,以及致力讓整個系統更好地惠澤社群的熱情。她強調,公益慈善事業和私人資本應被視為互補的力量:公益慈善事業在支持「影響力驅動型」初創企業之創新,以及為其提供早期與「耐心資本」的方面,發揮著催化作用。一旦項目上了軌道,私人資本可助其進一步拓展,以推動更大的社會效益。
演講嘉賓又探討了創效投資領域的廣泛挑戰和機遇。Bazari強調,亞洲的優勢不僅體現在金融資本上,更體現在以社區為本和適切當地的解決策略上。她指出,在推動轉型的過程中,需要勇敢而有承擔的領導。而Lee則提倡加強不同部門合作,以確保整個價值鏈不同方案的可持續性。
總括而言,演講嘉賓表達了希望及「集體潛能」對推動影響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