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討論 1.3: 培育未來:明日領袖今天需要學習甚麼?
- 11:45 - 12:45
- 2024年9月9日
- 自由空間
各地區的教育領袖聚首一堂,探討如何讓年輕人既扎根本地,同時又具備國際視野。主持人黃敏華在開始專題討論時指出,不同地區的年輕人面對著不同的挑戰,但都有一個共通點 — 必須以社區為主導且高度著重協作和發展領導能力的方案,去解決迫在眉睫的挑戰。演講嘉賓則提出,在受惠於環球視野及夥伴關係的同時,創造可回應本地需求、適應力強且創新的方法尤為重要。
Danah Dajani 闡述阿拉伯國家面對的三大挑戰:技能不足、貧困加劇導致學習貧困,以及數碼鴻溝。她強調,有需要收窄教育與私營機構之間的差距,以解決技能錯配的問題,並倡導既符合全球情況,亦能貼近本地實際需要的解決方案。
Wendy Kopp 探討全球教育的不平等現象,使弱勢青年於制度上面臨的障礙,限制了他們接受教育及未來發展機會。她批評現今的教育準則過時,未能回應世界急速發展下的需求,倡議重新構想教育制度,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確保他們有能力去引領和勾劃富意義的未來。Kopp亦強調培育集體領導力的需要,以推動系統變革。
Laura Savage提到不同地區,特別是低收入亞洲國家的學習環境嚴重貧乏,常見問題包括教師能力有限及學生面對的社會經濟挑戰。她續呼籲跨界別合作,提升教育質素和普及程度,以解決這些系統性問題。
Maharshi Vaishnav 探討印度教育的壁壘,特別對女孩而言,父權社會和貧窮乃最主要的障礙。他領導的機構利用數據以識別及支援失學女孩,透過學習營讓她們掌握財務知識、健康和衞生等生活技能。Vaishnav 強調教育須與日常生活相關,提倡起用熟悉當地的專才協助推動教育舉措,提升社區的接受度。
最後,演講嘉賓均同意,要讓年輕人在充滿變數的未來具備領導能力,需要建立既可連繫世界又切合當地情況的教育制度。這節專題討論帶出,教育需要由傳統教學方式發展得更全面,為學生應對複雜的全球挑戰作好準備,確保所有兒童都享有平等機會發揮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