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題演講 1: 「東方是東方,西方是西方」:公益慈善在不同社會之差異及如何更有效地協作?
- 09:30 - 10:30
- 2024年9月9日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Julia Gillard在她的主題演講中首先指出,東西方的界線已經變得模糊,並且兩者都不再是單一的整體,而是涵蓋了廣泛的社會形態和慈善風格。然而,儘管當代的慈善模式深受美國及其20世紀初最富有的工業家的影響,但現今的大慈善家往往是科技企業家,他們更注重成效的衡量和評估。
東西方慈善家與政府合作的方式亦有所不同。Gillard指出,西方慈善家雖然希望利用政府力量擴大慈善項目的影響力,但一般仍會獨立於政府運作,除關注本地社群外,亦開始逐步將影響擴展至不同國家和地區,以應對全球挑戰。相反,亞洲的慈善事業一般較側重於社區和個人層面,並與政府的力量相互融合。
Gillard提出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隨着亞洲財富的增長和生活水平持續提升,亞洲的慈善事業會否跟隨西方的軌跡?她認為,新一代慈善家可能需要採取更具包容性、以本地主導的策略,並致力於實現長期的系統變革,而非僅僅著眼於短期援助。Gillard還分享了Wellcome Trust的經歷,以及其致力於在有迫切健康需求的社區進行研究,提供有力實證支持政策決定並倡導變革的願景。展望未來,她思量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將如何塑造慈善事業和全球衞生領域。她最後指出,慈善家可以比政府承擔更多風險及作更長期的投資,並強調慈善機構作為「誠實的中間人、召集人和可靠的朋友」的重要性。
聽畢Gillard發言,主持人史美倫建議政府應與慈善家攜手合作,而非僅僅下放部份責任。她補充,慈善家與政府在衞生健康和氣候變化等議題上的合作越趨重要,而東西方的慈善基金近期也是聚焦於此。
Gillard 總結時表示,人們正活在因世界快速發展而容易感到不知所措的時代,呼籲慈善家專注於能夠帶來希望的創新解決方案:「期望大家在揭示問題的同時,也必需將焦點放到解決方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