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 4.3: 「銀色海嘯」:能否為豐盛耆年鋪路?

  • 14:30 - 15:30
  • 2024年9月10日
  • 自由空間

來自學術研究、政府及創新領域的專家一同討論了社會如何更好地支援日益增長的長者人口。討論由李玉芝主持,演講嘉賓主張以正面的態度重新定義老齡化,並強調綜合服務的重要性、科技的角色,以及確保長者在老化過程中仍能活得有尊嚴、有意義,並維持社交關係。

杜鵬講述中國的老齡化概念在過去三十年的演變,以及不同年齡階段老年人的需要和特質之差異。他強調要實現正面的老齡化,就不能讓長者受到孤立,而需要政府各部門之間協調提供各種社會支援。他又提到中國已有超過六成長者有接觸數碼產品,因此鼓勵社會善用這一點,讓長者也一起積極推動社會進步。

Shusmita Rashid 強調讓長者參與服務設計及科技設計十分重要,她列舉了一個連結長者與年輕一代的平台為例子。該平台促進跨代學習,從而解決社交孤立 和減低患上認知障礙症的危機。Rashid提出的倡議將長者視作創新夥伴一員,確保解決方案符合長者的實際需要和期望。

孫福霖提出以正面的「銀髮紅利」概念取代「銀髮海嘯」。他主張及早進行健康老齡化 投資,讓社會可受惠於更長和更健康的壽命。他又分享了新加坡通過不同計劃及義工服務,縮窄壽命期及健康期之間的差距。

孫玉菡提到利用大數據和科技進一步支援弱勢長者的潛力。他亦批評「銀髮海嘯」一詞,建議改用「銀髮浪潮」作比喻,減少負面災難性的感覺。他強調需要在醫療保健、社會福利和其他方面建立綜合數據系統,以便在危機發生前主動識別及支援長者。

演講嘉賓最後強調跨界別合作的必要性,以應對社會人口老化挑戰。至於結合科技、數據和以人為本的方案亦十分重要,確保長者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繼續積極貢獻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