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 4.2: 超越碳排:如何讓資本投資聚焦於氣候調適?

  • 14:30 - 15:30
  • 2024年9月10日
  • M+

由Gaurav Gupta主持的討論圍繞應對氣候變化,探討氣候變化調適和氣候變化減緩方面的互聯關係和雙重重要性,並分析協調由各界而來的資金之最佳途徑。演講嘉賓強調,在眾多範疇上,氣候調適往往因資金不足、缺乏研究而被視為次要之範疇,但它在加強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卻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嘉賓首先討論私人資本和慈善資本在擴展氣候方案的角色。Ash Enrici和雷紅鵬皆指出,與受惠者建立真正聯繫,以及追求具以實證作基礎的投資方案十分重要。後者可以幫助捐助者和私人投資者更容易解讀數據缺口,深入了解當地社區,並理解其投資所帶來的社會影響。

雷紅鵬提出,氣候變化調適項目因缺乏全面的衡量系統,難以取得捐助者接受。Enrici表示同意並補充道,許多重要成果都是較為「軟性」且難以衡量。許浩亦同意講法,並解釋雖然氣候變化減緩項目之成果相對較容易直接量度,而氣候變化調適項目卻因牽涉多個領域較難量化,但兩者實際上同樣重要。

許浩續指,私人資本可以承擔投資創新解決方案的風險,例如利用「數碼指標」支緩氣候變化調適的農業實踐,從而幫助試驗計劃發展成靈活且可擴展的商業模式。他以騰訊一個農業項目為例,該項目在不用淹水田地的情況下種植水稻,不僅減少甲烷排放(即氣候變化減緩),而且令水資源稀缺的地區也有可能種植水稻,有助確保食品安全(即氣候變化調適)。Enrici強調慈善資本在提供長期和積極的資金方面擔當獨特角色,是系統變革的關鍵。

演講嘉賓呼籲慈善、私人和研究界別加緊合作,強化氣候變化調適的運作模式。公益慈善事業由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可與私營機構由下而上的努力互補。他們一致同意持續研究及與持份者對話,對建立一個具韌性的氣候行動生態系統至關重要,可以擴大解決方案和回應不斷演變的需求。

總體而言,此環節之討論強調應對氣候問題需採用綜合方法,令減緩及調適的工作保持一致。講者強調納入受氣候變化影響至深的本地社區意見,及促進社區與慈善、私人和研究界別之間的合作非常重要,以擴大解決方案,並確保長期可持續性。